端午节的时候,终于决定在老家养一只小土狗了,很开心。
6/7,又是一年高考,可是跟我有啥关系呢。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这个时候法网正打得火热。见证过娜姐首夺红土大满贯,也见证了纳达尔在高考期间年年“金榜题名”——今年四巨头只剩38岁的德约撑场,凌晨一点的半决赛,0-3不敌辛纳。虽然有点失落,但说不上遗憾,毕竟传奇终有落幕的时候。
中午刷刷手机,又看见大家在讨论高考作文。说真的,我对语文作文印象不咋地。每年题目就给几句话,像猜谜一样;说是开放,但一不小心就被判“离题”;各种标准、套路,写起来生怕踩雷。再说了,有些题目对信息不那么发达地区的学生,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,所谓“全国统一”,有时候未免太理想了。
“作为一名哲学教师,我今天可能仍然认为只要能够不断追求真理,达到真的认识,对我来说就是至善了。”——陈嘉映
晚上收拾的时候找到了一个还没开封的乐高,绿植拼盘,于是花了一晚上把它拼好。
感觉很不错: 目标明确,知道自己花时间就一定能按期完成; 每完成一个模块都是一个“美”的成型,“美”的反馈; 身心处于一个专注的心流状态。
唉,为什么工作不能是这样的。薅了一堆AI工具,却不知道干什么…需求欠缺.
充实感,大概就是一天里完成了足够多“该做的事”。平日有外界节奏推动,而到了周末,反倒更需要主动管理。所谓番茄工作法理念更应该在个人时间用到。
下午去苹果店体验了vision pro,真的太绝了。声临其境的现场还原,消除了我所有原先对apple的偏见。有些东西是不能靠别人的言语传递的,只能亲自感受。如果是这样,以后的手机只能是iPhone了,作为一个记忆的载体。
6月8日,晚上9.到凌晨3.30,睡眠时间献给了法网决赛直播阿卡和辛纳。史诗级的让2追3逆转…叹为观止。(以后再也不敢看凌晨的比赛了,太伤身了)
买了几箱桂味和糯米糍荔枝送家人.价格是桂味12,糯米糍18;
纯文字的博客好像略显单调,那就周末折腾下图床吧.
看到泡泡玛特新闻,有点看不懂了。
制度从不是理想中的公正裁判,而是人出于秩序需求与利益协调构建的工具。它依赖人来运作,而人本身并不完美,于是制度也常常带着偏差运行。幻想制度会自动纠偏、主持公道,是将希望寄托于一个虚构的中立者。一旦权力与利益失衡,制度便显露出它维系表面秩序下的虚伪与丑陋,既不中立,也不仁慈。
一个同事离职,一个同事突然被裁了…从离职同事学到的名言就是”干中学,不要慌”。
晚上回来,用cursor捣鼓了大半天blog主题,不尽人意,放弃了.
一大早起来,把没用的文章清理了.
6月15日,把图床弄好了。之前还不知道博客写什么,现在看了下手机相册,感觉都从最开始进行记录。
6月17日,鲁迅《野草》
namesilo.com的域名挺便宜的,想了大半天却想不到一个好的名字,放弃了
这周非常累,累到什么程度呢,就如同过去在学校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通宵一样。
最近几周,繁重高压的缝隙,通勤和吃饭,是靠离线下载到手机一集一集的《shameless》”充实”了下无趣的时间
到处都是AI的垃圾内容,一个所谓的开放讨论群,却总是一堆AI截图…
6月23日,看完了《shameless》第五季。给人的联想的到的几个字:各自的活法。
6月23日傍晚18:40分左右突然地震了一下,当时竟然以为是外面施工造成的,不当回事; 过了会意识到地震了后,才觉得真的大震可能难逃一劫,但真的要逃要带些什么呢?
这几个星期加班都特别晚。对面的同事也是卷王,凌晨喝中药。
找瑞克和莫蒂的资源,发现总是缺第六季.
“巅峰xxx Vs 巅峰 ccc哪个胜算大?” 垃圾小红书,只要关注体育,就避免不了被推送这些垃圾引流文案。只要点一次,就是源源不断的垃圾洪流。
6月28日。上班时不时收到同名同姓的同事的消息,也是小乐趣了。
对工作对技术没热情无所谓,但要保持对效率工具的使用。
如果每次有空闲时间都陷入“整理、重建秩序”或“没事找事”的模式,很容易陷入一种伪效率的状态,既消耗精力,也缺乏成就感。确实应该有意识地规划一些有意义的可选事项,以便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,能获得实质收益或真正的休息。
又下载回了GTA5玩。发现只要不要带有目标感去玩、只是开开车、听听电台看看风景,还是挺享受的。突然觉得很多事情都一样,实际并没人强迫自己做任务,找到自己喜欢的点好好享受就行。
网易云音乐会员到期,喜欢列表的音乐基本都变残废了; 趁此机会,整了下本地无损音乐库,更刚好可以搭配索尼播放器完美播放,网易云再见。
塞尔达王泪,神庙全是余料拼接,辣鸡设计,逼迫玩家浪费时间做不想做的东西,过于负体验。等跳过一些辣鸡神庙或者参考攻略玩一遍,就把卡带出了。虽然某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体验,但做不到旷野之息一样全方面的完美体验。
6月29日晚上看了不辣的皮特饰演的F1桑尼,原来所谓的4D就是多加了座位摇摇晃晃、喷点雾气……不过电影本身还行,算是对F1有点新认识。又联想到不幸的舒马赫…